媽媽的口頭禪,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講出來」的話,決定孩子的品格與成就。
愛說謊、沒禮貌、頂嘴、唱反調…,孩子的這些舉動常常讓你「失控」嗎?
在公車、捷運上,總是會看到大聲喧嘩、跑來跑去的孩子,這時候媽媽總是會厲聲斥責小孩:
「你再這樣鬧,警察叔叔會來抓你喔!」、「你看,那個叔叔生氣了!」
孩子當下可能會乖乖安靜,可是改天換個地方或情況,孩子還是會上演吵鬧喧嘩的戲碼。
父母只是一直在循環「生氣→罵小孩、罵小孩→生氣」的惡性教養。
「你再這樣,叫警察叔叔來抓你喔!」這句話不僅是在「威脅孩子」,
而且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在警察叔叔不在的地方」,還是可以那麼做!
不抓狂,也能教出完美小孩──父母都要重新學習的一堂「說話課」。
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如何為人父母,每天說話也不會特別注意用字遣詞。
但是,當你有了孩子以後,為了給他們最好的成長環境,有很多事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連「說話」都要重新學習,這是父母成年後再次成長的機會,也是一段極有意義的人生歷程。
父母與子女一同成長,會相互提升、加深彼此的羈絆。
父母只希望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能夠活得精采、活得快樂。
並且期盼孩子離開父母羽翼後,具備獨自開闢未來的勇氣與能力,其他的,別無所求。
父母對子女,只有無私奉獻和不求回報的愛,如此而已。
請從「說話」開始,挑起「甜蜜的負擔」,成為盡責、慈愛的父母。
說原因,講道理,孩子才不會犯第二次錯
「在捷運跑來跑去,不僅很容易跌倒受傷,而且人這麼多,不小心還會迷路喔!」
訓誡孩子是為了不讓他們再犯同樣的錯誤,必須明確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可以那麼做」。
而且並非是刻意編造的理由,而是任何人聽了都會認同的理由。
因此父母在開口前請務必三思,才能正確教導,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失控的一句話,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你又打翻果汁了,真糟糕!」
「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隔壁鄰居的小孩都會,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就不會?!」
「你怎麼可以說謊呢?真是個壞孩子!」
這些聽來稀鬆平常的話,其實正在「扼殺」孩子的發展潛能。
有些父母會覺得這些隨口念念孩子的「口頭禪」沒有什麼,但你知道嗎?
這些話其實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非常強大的負面影響。
「我好沒用,什麼都做不好……」
「爸爸媽媽討厭我了!」
「警察叔叔是壞人。」
「要是下次又做了讓爸爸媽媽不高興的事怎麼辦?」
1歲~12歲的孩子們,還無法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卻會因此產生「負面感受」。
這些教養,是我們想教給孩子的嗎?
孩子不聽話不是他的錯,「父母說什麼話」才是導致孩子不聽話的關鍵!
「你怎麼可以說謊呢?真是個壞小孩!」──否定他的人格,孩子只會越來越壞。
「你看,那個叔叔生氣了!」──威脅孩子,他們仍然無法「分辨對與錯」。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無可否認,人都會有幾分像自己的父母。
因為在生命的最初,在還不了解這個世界之前,父母是最親密的陪伴者、無所不知的引導者,
孩子心中會懷抱對父母無盡敬仰、愛慕的情感,所以自然會想要模仿、學習爸媽的一切。
許多父母重視子女的教育,但經常忽略「說話」的教育效果,
這是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最頻繁的互動,也是最有效的教養行為。
為什麼父母的口頭禪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原因有三:
(一)爸媽是人生的先行者,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對未知世界想像的依據。
(二)父母對孩子是重要且不可或缺,每句話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價值觀」。
(三)孩子的人格與個性尚未定型,容易被重視的人影響,並將他們說的話「內化」到自己的性格中。
身為父母的你能不暗自心驚嗎?
無心說出口的話居然都被孩子放在心上,而且持續在他的人生中發酵,慢慢發生作用。
因此,當父母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對孩子說什麼話」,並帶給他正面的影響。
養成「好品格小孩」或「壞品格小孩」?一句話就能決定。
爸媽說的話,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施加魔法,一句話,就能讓他悲傷或獨立、被動或積極。
想要教出自信好小孩,從內在變強大,其實只需要「一句話」。
◎ 給孩子自信
「可以當你的媽媽真是太好了!」──得到父母完全的認同。
→伴隨自信成長的孩子,將來會變成勇敢的人,做任何事都能無所畏懼。
◎ 激起孩子的鬥志與企圖心
「好棒,你學會了耶!」──「進步」被注意到了。
→父母的讚美,可以成為孩子不斷進步的動力。
◎ 開發孩子的天才潛能
「哇啊,你懂好多喔!你是怎麼知道的?」──激發求知欲。
→只要父母常說這些神奇的言語,天才是可以被培育出來的。
◎ 孩子遭遇挫折、沮喪的時候
「等你長大了,就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從更廣闊的觀點看現在。
→孩子不懂如何走出困境,父母要鼓舞他們,產生再度邁步向前的勇氣。
丟棄「孩子要罵才會長大」的觀念。
「愛」如果沒有正確說出來,只會造成更深的傷害!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總是會失控地講出幾句重話,孩子的心靈尚未成熟,不懂過濾接收的訊息,
無法抵擋大人的負面能量。所以一時口不擇言的責罵,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讓他一輩子恐懼、厭惡某事,使發展空間有所侷限。
身為父母,教導是必要的,但要避免「無意義的責罵」,不僅破壞親子感情,也阻礙了孩子的成長之路。
6大原則,原來教養不需要「發脾氣」!
媽媽失控前,請先想一想:孩子是真的做錯事,或只是自己情緒化的謾罵?
大部分媽媽自認的「教」孩子,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發脾氣」,而不是具教育意義的指責。
例如:孩子動作慢吞吞就忍不住破口大罵「動作快一點!」,但孩子真的是動作太慢?
還是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沒有符合媽媽的期望?
為了不讓負面情緒波及無辜的孩子,日本教養專家谷愛弓提出6大原則:
1. 先聽孩子的理由,不要劈頭就罵:一味遏止孩子可能還是會再重蹈覆轍,
知道原因才能從根本下手,矯正孩子的基本觀念或習慣。
2. 指責的話要簡短、準確:一罵就沒完沒了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導致注意力渙散聽不下去。
3. 一次訓一件事,不翻舊帳:舊事重提會模糊這次犯錯的焦點,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4. 責罵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就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要說出孩子錯在哪裡、怎麼改正,不要指涉他的人格,造成人身攻擊,
例如:「你好糟糕」、「你真笨」也是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5. 孩子犯錯,父母要「馬上說」:讓孩子明確知道「此時此刻」發生的這件事是不對的,
如果對孩子說「你上次……」,時間點一過,孩子可能也搞不清楚父母在罵什麼。
6. 要跟孩子說明「哪裡」做錯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孩子不懂自己做錯什麼,
只會感到萬般委屈,下次又做錯再被罵也是不明所以,反而變得唯唯諾諾,養成越來越被動的個性。
像是媽媽常說「你再這樣,叫警察叔叔來抓你喔」,實際上沒有說明孩子哪裡做錯了,
孩子還會對「警察叔叔」產生負面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