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桃園/齋明別苑
洪仲青老師演講
今早大約10點上下,看到洪仲青老師的粉絲頁面上分享著今天在桃園有場演講,
於是我便速速的進入報名系統,心想若有朋友要跟,我就開車,不然我就自行坐車,一方面環保,一方面也節能。
下午時分,我瀏覽了一下地點,把車班,地址抄在筆記本當中,整理了一下筆記本,本想把月費袋中尚未入帳的錢放在筆記本中,突然心中湧起一想法,萬一我筆記本掉了怎麼辦?於是又把錢包好,放到書架上,背著背包準備出門去。
因為是假日,竹北車站人也不少,看到火車進站時,更是暗叫不妙,車上已是滿滿的人群,雖說如此我還是很幸運的有位置。這樣的過程中,瞄到一位小姐剛下車時忘記她的雨傘,喊了她一下,還好來得及,過了埔心之後又把我位置釋出給一位年長者坐,一路搖搖晃晃也到了桃園,天空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
5點半剛過,心想還事先找公車在那搭乘吧!果真是桃園縣市中最大的桃客,對自家的行車站牌竟然如此的不了解,讓我白白走了許多冤枉路,還好最後還是搭上了往南崁的公車上,上車之後趕忙問司機有到瓦斯公司這站嗎?司機回應有,我也拜託司機到站時,請提醒我一下,因為我不熟。
怎知ㄧ時大意之下,在我隱約有聽到也是有人問起有到瓦斯公司時的有位阿姨在下車之後,我趕忙問說請問瓦斯站到了嗎?司機才回神說:阿…在上一站……
啃……我趕緊下車的結果,就是筆記本掉了,(痛哭)嗚嗚嗚~我抄好的地址,電話,還有筆記本中我的閱讀日記,通通離我而去了,連地方我都沒有刻意記的狀態下,我只好沿路回頭走,後來又被錯誤的引導之外,繞了一圈之後,來到了大業路二段的最末端,舉目望去我不知道一段是在那兒,但路還是要走,心想這個時候就叫計程車,應該會被嘲笑吧!但不知名,只隱約記的大業路一段,還好這時我記起手機當中還有記憶的影像,於是拿出手機(還好這次我沒忘記手機)往前走了大約10分鐘的路程,終於看到齋明別苑,回頭一看我走過的路口(揮汗)才知道真有一段路的,進去齋明別苑之後還好時間尚早,才知道它是法鼓山的體系之ㄧ,裡面的擺設也是跟佛教團體中,都會讓人有舒服的感覺。
時間上因為有空閑,跑去她們的書籍處購買筆記本,準備要做今晚的筆記,但只見筆記本卻無筆可以購買,此時有位善心人式,拿出她的筆與我結緣,真是很感恩這位善心人式,讓我在遺失了我重要的筆記本之後還能感受到滿滿的愛心,果真是有失必有得阿!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一開始洪仲青老師是用「聖嚴法師」的四它來作為今天演講的主題,這當中他引用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逐一的導入,但其實他也說明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步驟其實也都是在生活中一直的交替著,在他而言這是沒有先後之分的。
洪老師說當我們面對害怕時,就會產生一種感覺就是(逃),這是人之常情,他用影片在說明人在行走的時候,可以藉由慢行來讓自己專注當下,此時雜念,妄念會出現,更會害怕著未來,該做卻沒做到的事情,例如:我門都想說賺大錢跟陪家人是很重要的兩件事,但賺夠了錢之後,家人卻可能不在了,那為何不活在當下。
理解.諒解.和解.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太執著對或錯,在人與人之間吵架時,只會聽到兩句話,1.我要表現甚麼話.2.對方是要表達甚麼話。而忽略了吵架的原因。
對於教養孩子這塊,這倒是跟我有些雷同,要看孩子好的地方,不要看孩子不會的地方,因為孩子將來是靠他所會的技能在生存的,我們應該訓練孩子會更多生活技能。導致了『太執著自己沒有的,卻忘了自己擁有的』
人們很容易憂心自己的不足,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缺憾,越大就會越多。此時最好的方式是採取原諒,但又有人會想說,『原諒對方的同時,這不是便宜了對方,但其實換各角度想,為何不便宜了自己或是原諒自己』。
在來洪老師也引用了一個(不抱怨的世界)當中的紫手環運動,活動如下:
1. 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
3. 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4. 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手環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時間是四~八個月。
這當中其實讓我們學習到了,抱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發現這個還滿有意思的,我想我回家之後,應該會開始實行看看。
拜懺的力量,當我們發展關係時,改變自己,對方也會改變,這跟老師前幾篇的文章當中,有提及到說改變自己比較容易,
到也不謀而合的論點。當中也說到心相的力量,老師說到孩子的照片真是很好的療癒效果的,可以多多看看孩子的美照喔。
最後洪老師是用放下它來作為今晚的注解,當人們興奮過後會後悔,所以說過多的興奮也是不好,以及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論點來說,過與不足都不是好事,要有如太極一般,均衡就好,作為一位心理諮商者,洪老師引用了「那裡需要我,我就往那裡去 」。說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該做而不是想做,觀想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生活中把我降低一點點,就會更自在一點點。在做心理治療方式,→採用旁觀者的想法,這點倒是跟我所學的是相同的。
最後.情緒也需要分類,而不是只有生氣,情緒也有很多種,比如說:羞愧,悔恨悲傷.等等,而我們卻常只用生氣來形容,所以人要常笑,若是不知道怎麼笑,就想像自己是朵未張開的花朵,當盛開時,你的臉部表情就知道會笑了,人類最易犯的問題就是『人最習慣的就是現狀,是因為不想去改變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