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FB朋友在問說那裏有全聯貼紙
底下就有人建議說:可以用買的喔,媽寶社團賣一張5元
恩……..一張5元
看似不起眼的一張小貼紙,可以換得了5元的價值
看起來好像是不錯的方式
此時此刻,我望向了我家中停滯因為故障而沒空拿去修的豆漿機
還有烤箱,燜燒鍋,快速鍋(兩個),炒菜平底鍋(三個)跟許許多多…..的
鍋.碗.瓢.盆……..
但其實我最愛的用的碗,也就是那一個,盤子也就是那一個
我不僅思考了一下,當廠商用這樣的廣告來促進了購物
然後購買的人真正實際上有需要到的人是有多少
是會成正比嗎?還是反比,更或只是滿足了自己的滿足…….
這些年我在新竹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有些人為了排進名校,必須在七早八早就去排隊候位
有的請家中雙親去排,有的請朋友去排,更有的花錢請人排
這時我就想到正義與思辯書中所出現的一些論述中,其中所說的一個場景
『有錢人花錢讓遊民去排隊等候餐廳的候位』
或許這樣說,好像還是不夠犀利,那讓我再舉一本書(東西的故事)
其實我不是評判大家是不是浪費了,或是滿足自己有何錯,說實在的,我也沒那資格。
但是平心而論,好像很多人真的就是會有這樣的心態,就這個了,這是我要買的最後一個了。
不然就是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再不然就是,我真的,真的就是有這個需要才要的阿。
一個不平等的對應方式,廠商想盡辦法要賺錢,因為它有員工要養,它必須求生存,所以造就了一些機會,來吸引著客人來去購買,更甚至有人達不到它所要的門檻,而底下為了達到目標的人,就用金錢去換得。
而知名度高的幼稚園,為了招生來賺錢,因為底下有老師,廚工,司機,租金等等要負擔,投資了高成本的回收必須有獲利,所以它用著高收費,也就滿足了一些高階人士的感官,認為一分錢,一分貨,好學校,就是貴,也就是貴,我賺的錢夠我小孩讀,所以我的小孩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在政府與基層的人士的關係中,變成了對立而不是互相幫助,以期達到大同的社會,是否也就變成了一個神話。
但你如果像我一樣,覺得現實生活中你認同了一些事,更或許你認為那是另一回事,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能不能在這生活的氛圍中找出某種相關的不同,而能夠回歸到最原始的層面。
我必須坦承,我不知道最好的答案是什麼。公平與不公平,都來自於自己所產生的假象,而我仍然在這樣的社會體系活著。